聚焦极至

《top旅行》极北,极美-凯发k8游戏

来源:top旅行   2011-05-16   0

撰文/袁茹 刘远  供图/张河川 cfp

继上期《南极!南极!》后,紧接着推出北极专题,当然不光是为了告诉大家:与南极不同,这里的原住民由企鹅换作了北极熊。

极北,注定有等待我们发现的极美,注定有脆弱而珍贵的属于整个星球的共同财富,需要我们小心呵护。

[nextpage]

朗伊尔城:在这里禁止死亡

朗伊尔城是世界最北端的有较大人口的城市,位于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群岛的最大岛──斯匹次卑尔根岛,是我们此次从莫曼斯克登船开始的北极圈之行中重要的一站。

所谓“较大人口”,我想,是相较于比它更北的新奥尔松小镇而言,后者常驻人口仅有30人,朗伊尔城则有居民1,800人,当中挪威人居多,俄罗斯人次之。

斯瓦尔巴群岛65%的地区都被作为自然公园保护,以维护其独特的动植物资源(虽然群岛上只有6~7%的土地上有植物覆盖)。也正由于这个原因,整个地区包括将近5000头北极熊,超过了居民数量。

1906年,波士顿北极煤公司主要持有人──美国人约翰•朗伊尔来到这里,建立并命名浪朗伊尔城。1943年,朗伊尔城被纳粹德国摧毁,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重建。及至1990年代初,煤矿企业依旧是朗伊尔城的主要雇主。矿务雇用了大约半数居民,从这里开采的煤炭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欧各国。

在我们住的酒店里悬挂的老照片上,可以看到当年在冬季虽然冰天雪地暗无天日,而整个山谷里几座煤矿却灯火通明的情景。如今虽然这里的煤矿已不再生产,但当我们乘探险船开始北极之旅登陆的第一个地点,就是一个正在开采的煤矿小镇,码头边山坡上的煤堆得象座小山,常年有500多名俄罗斯人在这里工作。从一个大烟囱里冒出长长的黑色浓烟,在远处雪山冰川的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现在,朗伊尔城增设了各式各样的活动设施,譬如游泳馆、攀石墙、大体育馆、杂货店、酒吧(三间)、酒店(三间)、教堂、旅客商店、戏院(星期日营业)、夜总会及网球式壁球场等。

斯瓦尔巴大学中心于1993年启用,是4家挪威大学的协作计划,专门讲授地球物理学、北极生物学、地质学、北极科技,提供以及学士、硕士、博士等学位,合计约有300名学生。学生一般住在6间由采矿营房改装而成的旅馆。

在朗伊尔城,死亡是被禁止的。

如果你患了不治之症,那么有人会用飞机或轮船,将你送到挪威其它地方度过残生。如果你被厄运或者疾病打败了,那么在这里不会有人来埋葬你。 70年前,镇上的小小墓地就停止纳新了,因为人们发现,尸体在这里不能腐烂。

自那以来,保存在冻土带的尸体就成了研究对象。

科学家们最近从一名死在此地的男子遗骨上获取了一些细胞组织。他们从中发现了1917年将此人以及其他许多人杀死的流感病毒的微量痕迹。


新奥尔松:如同小型联合国

巨大的冰川在山谷间奔泻,层峦叠嶂的山脉寸草不生,大地显得格外苍凉.整个小镇就只有60几幢房子.这就是地处北纬78度55分的新奥尔松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听介绍说这里没有常住居民.来得大都是旅游和考察人员.虽然这里没有常住居民,但新奥尔松邮局、酒吧、小卖部、码头、机场,一应俱全。只是因为“村民”稀少,酒吧和小卖部都是定期开放。

让人无法想象的是,这里竟然还有一个透明的“玻璃温室”,里面生长着无土栽培的绿色蔬菜。在荒凉的新奥尔松,这抹绿意显得格外亲切.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这里设立了科学考察站,这里就像是一个小型联合国。

离小镇不远处就有一个挺大的考察站,步行只要20多分钟。遗憾的是,我们停留的时间不够,尽管我对之充满好奇,终不能赶去参观。毕竟,此行,寻找憨态可掬的北极熊以及让自己的脚步留在北极点上,才是更重要的使命。


巴伦支海:以勇敢者命名

从俄罗斯在北冰洋上唯一的终年不冻刚莫曼斯克登船后,船便进入巴伦支海, 朝向高纬度北极极点前航。

巴伦支海,北冰洋边缘海,位于欧洲西北岸和新地岛、瓦伊加奇岛、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斯瓦尔巴群岛、熊岛之间。面积140.5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宽阔的大陆架之一。因1594~1596年荷兰航海家w•巴伦支3次航行到此而得名。

1594年,有3艘船从阿姆斯特丹出发,再一次踏上了远征北极的航程。其中有一艘由巴伦支指挥,这正是他探险生涯的开始,那时他刚24岁。

巴伦支在他短暂一生的探险中一共完成了3次航行。

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指挥着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后来,巴伦支继续向东北行进,直到8月26日船只被冰封住为止,他和船员们成为第一批在北极越冬的欧洲人。当时的天气是如此之寒冷,他们只有把指头伸进嘴里才能保持温暖。他们还经常受到北极熊的袭击。尽管如此,船员们在巴伦支的鼓励下,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顽强地生存下来。直到第二年夏天,敞篷小船终于挣脱了坚冰的围困,又回到自由的水域。

然而,这时的巴伦支已经病入膏肓。临死之前,他写了3封信,把一封藏在他们越冬住房的烟囱里,另外两封分开交给同伴,以备万一遭到不测,能有点文字记录流传于世。

1597年6月20日,巴伦支死在一块漂浮的冰块上,那时他刚好37岁。

两个多世纪之后,1871年,一个挪威航海家来到巴伦支当年越冬的地方,并从烟囱里找出了那封信。巴伦支的航行不仅都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为后来的探险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了纪念他,人们便把北欧以北他航行过的海域的一部分称为巴伦支海。

[nextpage]

布拉索冰川:冰之墙鸟之国

在船上的第三天早晨,海面上大雾笼罩,什么也看不清。渐渐地隐隐约约看到船身左侧远处有冰川,但与其他冰川不同的是,它看起来更像一堵巨大的冰墙,整整齐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又过了十几分钟,雾小了些,已经能看见冰墙上的纹理和阴影,但依然是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又过了十几分钟,依然如此……我们问导游,这个冰川怎么这么大呢?导游说,还早呢,这个冰川叫布拉索冰川,有两百多公里长呢。

更让人震撼的,是在从布拉索冰川返航时经过的一个叫“鸟崖”的地方。当我们向鸟崖靠近时,站在甲板上只觉得前面一排刀劈斧削似的峭壁悬崖扑面而来,要仰起头才能看到崖顶。天空里、海面上、船周围,到处是黑麻麻的海鸟,悬崖峭壁上的每一个平台,甚至极窄的坎上,都站满了一排排海鸟。在这里,用“成千上万”这个词已经显得太少了,起码该用“数百万只以上”才能形容鸟的数量。

眼中的海鸟可谓是铺天盖地,而耳中的海鸟长鸣短啼、高歌低吟也可谓是山呼海啸。此时此刻,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鸟的世界、鸟的天空、鸟的王国。


北极点:邂逅北极熊

北极点是指地球自转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并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交点。

你若站在极点之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便不再管用。你的前后左右,就都是朝着南方。你只需原地转一圈,便可自豪地宣称自己已“环球一周”。只有用仪器,才能精密地确定北极点的准确位置。北极(南极)点上的时间实际采用“国际标准时间”即格林尼治时间 。

经过四天冰洋破冰行进2000海里后,我们终于到达了魂牵梦绕的北极点。

一个世纪以前,英国政府曾拨出一笔资金,奖给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探险家。这顶桂冠最终被美国探险家皮尔里所获得。

1902年,皮尔里开始向极地进发。他在北纬80°的地方,建立了几座仓库,为未来的北极探险减少负载。这次探险,为皮亚里以后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又过了3年,1905年,50岁的皮尔里再次组织北极探险。探险队登上“罗斯福号”船,从纽约出发,向北方驶去。同去探险的,还有一些熟悉北极情况的爱斯基摩人。由于在建立补给站时遇到极大的困难,皮尔里的第二次探险又没有达到目的。

1909年3月1日,皮尔里再次组织北极探险。5部雪橇载着6位队员,由40只狗拉引着向北极前进。他们越过了240公里冰原,4月6日,到达了离北极还有8公里的地方。这里是北纬89°57'。北极点已经遥遥在望了。

在测定了位置后,他们一鼓作气登上北极点。北极点没有陆地,而是结了坚冰的海洋。他们在这里插上美国国旗,国旗的一角上写着:“1909年4月6日,抵达北纬90°。皮尔里”。

相比之下,我们比皮尔里幸运到太多,可以在21世纪的今天,选择n种方式抵达北极点——除滑雪以外,可以坐直升机直抵北极点或像我们这次一样乘坐破冰船于每年浮冰松散时期直接深入北冰洋腹地,还可以利用狗拉雪橇,甚至可以利用潜水艇、飞艇和热气球等。

北极之行最高潮的部分显然要留给北极熊。

尽管来之前对邂逅北极熊的方式做了无数次的预想,但北极熊的出现还是出乎我们的意料。

我们每次听到发现北极熊的广播,都以最快的速度从船舱里飞奔到甲板上,却只见远处山坡上一片漆黑黑的石头,看不见北极熊在哪。

后来把镜头调到300mm长焦端,而且加上两倍增距镜,在别人的指点下,才好不容易发现在乱石从中有一只北极熊。我开始隐隐地担心:如果是在海面的浮冰上,尚有海象、海豹可以捕猎,但在满山的黑石头中,北极熊能吃什么呢?

但一想到现在气候变暖没有那么多冰雪,何况我们的旅程也不够远,时间也不够长,能亲眼看到乱石丛中的北极熊就很不错了。听说有人来北极连一只北极熊都没有见到,而我们这次短短的四天就先后见到了大小十二只,尤其珍贵的是其中一只还是在海水中游泳的镜头呢。知足了。


北极旅游环保注意事项:

因为极端气候和短暂的生长周期,北极的动植物对人类的到访非常脆弱。为确保您对北极的影响最小化,请您遵守以下习惯:

◆尊重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不要以任何理由接近野生动物,包括摄影。避免进入动物的筑巢、下仔区域和洞穴。很多北极鸟类在地上筑巢,请你留意地上的鸟巢和幼鸟;

◆不要捡拾石头、植物和其他天然的东西,例如动物的头颅和鹿角。这些东西不是你的战利品,你甚至可能会触犯法律;

◆不要堆石堆、作标记或在地面留消息,这些可能对其他游客造成潜在的误导和危险;

◆不要弄乱或破坏你发现的石碓,有些石碓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如果你发现可能有考古价值石头,不要移动这些石头。这些石头可以告诉我们远古的动植物信息;

◆行走时不要随意践踏植被;

◆携带足够的御寒衣物及户外运动鞋。


tags:
13 years

experienced

13年极地探险、高端旅行经验

专业团队

professional

国内首屈一指的极地专家领队

100

global

超过100个国家与地区的产品

用心服务

service

贴心照顾旅行生活的每个细节

"));
网站地图